《孤注一掷》:诈骗走开!查收你的平安保险单
情绪加满的《孤注一掷》现实更恐惧更残酷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上映5天,《孤注一掷》总票房已突破12亿,走势强劲。目前猫眼电影对于《孤注一掷》的票房预测达38.65亿,有望刷新暑期档《消失的她》目前35亿的最高纪录!
目前,带着家中老人一同前去观影,似乎已经成为了某种风潮。虽然老年人是诈骗的高发群体,但任何人都不可放松警惕。
01.境外诈骗,太真实了
《孤注一掷》对于复合新型犯罪的呈现,是非常真实的。影片中的“受害网络”,有着三条线索。
第一条线,是以潘生和梁安娜为代表的一些人,怀揣着暴富的梦想去到东南亚,最终发现自己被骗了,甚至遭受到非人的待遇。
第二条线,是被害人加入犯罪团伙之后,又成为了迫害别人的工具。安娜成为发筹码的工具人,而潘生成为高智商犯罪的帮凶。
第三条线,是以顾天之为代表的受害人,在被诈骗的过程中越陷越深,直至家破人亡。而侦破、抓捕的过程的凶险程度也突破想象,甚至可以用血腥残忍来形容。
专业犯罪
大家之所以会感到非常震惊,是由于对诈骗的了解程度不深,也是由于这类题材没有被大规模影视化。观众可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的见识、学历水平很高,当然不会被骗,但实际并非如此。
潘生在互联网公司是K7的级别,但他依然被骗了。境外诈骗的犯罪团伙竟然如此高智商,虽然条件简陋,但绝对“专业”。
精神控制
防止受害者逃脱的手法,不仅有物理意义上的,还有精神控制。他们PUA受害者,让受害者加害他人,在团体中形成一种畸形的氛围,最终让他们助纣为虐、善恶不分,彻底和犯罪团伙捆绑在一起。
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中,部分受害人(也是加害人)反抗警察的抓捕,彻底获得“诈骗犯”的自我认同,令人后怕不已。
安娜回国之后,由于害怕受牵连,而拒绝交代自己的经历。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恐惧,让更多的受害者被卷入旋涡之中。
02.完美结局:艺术处理
作为商业片,《孤注一掷》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
想要让好人逃出生天、坏人被绳之以法,最后一起做反诈宣传,艺术化处理就不能少。
大团圆结局
影片中,作恶的人锒铛入狱,潘生和安娜逃了回来,尽可能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大团圆审美。
残酷的现实
但现实是残酷的。
首先,受害者们抚慰自己的心理创伤,将损失夺回来的可能性很小。影片中的犯罪现场有堆积如山的现金,但实际拿回的难度非常大。
其次,由国内派人,将罪犯抓拿归案的可能性也很小。电影中,案件是由市刑侦支队的赵队长负责,但实际上,一个市级的刑侦队长不可能有这样的权限,一般需要公安部的专案组进行国家级的对接之后,才可能联动办案。
03.反诈宣传,请查收!
在暴富美梦的背后,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残忍的噩梦。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人怕两颗心,一是贪心,二是不甘心。"
诈骗犯罪,专挑人的弱点下手,人性的弱点就是这两颗“心”。贪心的人喜欢占小便宜,容易被利用;不甘心的人不安分守己,总是急功近利。
前作回顾
虽然2017年的《巨额来电》、2022年的《猎屠》等影片都是反诈主题,但5000万和1000万的票房并没有达到“全民反诈”的宣传作用,对于诈骗原理、手法和内幕的呈现也有局限。
有力警示
《孤注一掷》则是聚焦了当前最新的境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对于以海报、公益广告为主的传统反诈宣传而言,覆盖面更广、宣传更深入、传播性更强,起到了三方面的警示作用。
首先,是对“犯罪团体”专业化的警示。
电影的大段时间都在描绘犯罪集团的专业分工,以及各层人员如何监控、威胁和折磨受害者,让观众窥见了诈骗团伙可怖的运行体系。
其次,是对“犯罪个体”逃脱难度的警示。一旦进入了犯罪团伙,逃跑就非常艰难了。
逃脱的过程中安娜险些被淹死,另外还有手指扎竹签、当场被开枪打死等“刑罚”,血腥程度突破想象。
最后,则是“被害人”发人深省的实例警示。电影中的顾天之是硕士毕业生,有着美满的家庭、令人艳羡的爱情和不错的家境,但最后却陷入赌博中不能自拔,变卖家产、欺骗亲人,最终走向了跳楼自杀。
将美好的事物彻底打碎,这是悲剧的意义,也是最有警示作用的实例。
走进影院看《孤注一掷》,营造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多一点欣欣向荣,少一点家庭悲剧。
时机正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品泽来送防诈指南了!
“三不一多”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电话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
涉及转帐多核实
看完《孤注一掷》,要更加牢记“三不一多”,守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把平安保险单牢牢地拿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