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艺解读《燃冬》:三个人赴一场没剧本的邀约
《燃冬》:一封给当下年轻人的情书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七夕上映的《燃冬》,迄今为止票房已接近2000万。这是一部令人意想不到的七夕特供。故事在延吉展开,娜娜、浩丰和韩萧三人于落魄处相逢,共同面对自己被打败的过去。周冬雨、刘昊然和屈楚萧在接受导演陈哲艺的邀约之时,并没有获得剧本。
周冬雨与导演曾在疫情期间合作过一部短片,2021年入围了戛纳特别展映。然而,拍摄的时候陈哲艺在伦敦,而制作团队的其他人在北京,通过远程指导完成了创作。《燃冬》,恰是实地合作的良机。
刘昊然之前在银幕上的形象,以商业片角色为主。但陈哲艺的一通电话,让刘昊然马上答应了文艺片的出演提议。在冰冻又美丽的长白山,三个被生活打败的年轻人,共同赴一场没有剧本的邀约。
一场没有剧本的邀约
虽然没有拿到剧本,但三位演员为此做了许多功课。刘昊然为了浩丰留了短胡子,并且增肥以贴近人物。
在导演创作时,就已经有了一个细腻的人物架构。陈哲艺很清楚这三个人的身份、背景和人物状态,并建立了完善的人物小传,以帮助演员进行角色理解。
陈哲艺还给三位演员留了不同的“作业”,无论是周冬雨、刘昊然还是屈楚萧,各自都至少看了30部电影,另外还有特定的书目,甚至有原型素人和剧作专家和他们进行沟通。
人物是整个剧作中最重要的存在。他们各自的情感、情绪、家乡、旅行足迹、个人经历,分别汇聚成三个完整的人——被生活打败的年轻人。陈哲艺表示,一个没有"根"的人物,他很难为其指引方向。是由于人物的背景和根源,他才懂得在某种处境之下,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未知过去,则没有未来。
陈哲艺的电影向来注重留白,但是《燃冬》是其中留白比重最多的作品。他创作喜欢就地取材,因此陈哲艺实地考察了长白山,之后才有了影片的结尾。导演希望一切可以回归到自然之中,希望这三个人被大自然所拥抱。
陈哲艺:导演中的冒险家
在主创团队全员“压力山大”时,陈哲艺灵机一动改了白天的剧本。当演员们来到现场,担心台词不熟练、状态还没找到时,陈哲艺却认为这个过程让他找回了自信。一个人已经累计了一定功底,对于未知就不会那么胆怯,反而感觉到被挑战。
陈哲艺是导演中的冒险家。在17岁时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时,陈哲艺遭到了全家的反对。在思想传统的新加坡,作为家中长孙的陈哲艺为自己做了最勇敢的决定。
陈哲艺的第一部长片是《爸妈不在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受到业界的质疑。菲律宾女佣和10岁小孩的故事,听起来就非常不商业。幸运的是,各大影展和电影节认可这种艺术,业界对陈哲艺的质疑声越大,他就越想证明自己。在戛纳电影节的获奖,证明了大众心中正确的路,并不是唯一的一条,陈哲艺的选择很可敬。
即便是说到做到的陈哲艺,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有动摇,也会有焦虑和自我怀疑。在疫情期间,由于患病和遭遇艺术瓶颈,陈哲艺几度想要放弃。但他仍然迈开腿去往了从未涉足过的中国东北,以一个尽量客观的出发点去观察延吉这个世界,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写进剧本里。
工作团队每天晚上都会去敲陈哲艺的房门,询问“是否已经置办妥当,我们需要开工了”。陈哲艺白天和大家一起勘景,思索每场戏的大概剧情、人物的背景和细节,到了晚上,就在酒店里连夜写剧本,甚至写到凌晨三、四点。
在写实电影上已经获得一定成就的陈哲艺,如果不是他主动提起,没人能想到他的下一部作品会是科幻题材,这是他挑战自己的方式。陈哲艺表示,他是一个很怕碰到创作瓶颈的人,更是一个很怕自己停止学习和成长的人,因此会逼着自己尝试新领域、新东西。
他就像一个电影界的运动员,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突破自己在旧的领域之中做出的成绩,同时,对其他赛道也充满兴趣。
虽然《燃冬》是目前陈哲艺最冒险的作品,但导演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我不觉得它是最突破或最冒险,因为我觉得,在以后的导演生涯里,我还会挑战其他新的东西。”
尽管目前《燃冬》的豆瓣评分只有6.2,但市场仍然非常需要这种类型的影片。
在华人的银幕语境中,用情绪带动发展的电影并不多。在日本、韩国和欧洲电影中经常可以见到的、自由流动的影像方式,在华语电影更是少见。陈哲艺在自己的豆瓣影评中写道“电影是爱发生过的痕迹”,娜娜、浩丰和韩萧,这三个人在短暂的相识中观察人间百态,再各自走回自己的故事,就像现实本来的样子。
这是一场没有剧本的邀约,就像当下我们没有剧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