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警匪片回潮90年代 刘德华朱一龙大鹏都来了
绝地黑号网专稿 《第八个嫌疑人》上映后持续领跑影市,4天破2亿,可见改编自真实犯罪案件的警匪片,对大众依然具备不俗的票房号召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暑期档到国庆档,集中出现了三部聚焦90年代真实案件的电影:
《绝地追击》取材90年代的多个边境武装贩毒案件;《第八个嫌疑人》源自1995年震惊全国的番禺大劫案,《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以下简称《莫斯科行动》)翻拍自1993年中俄列车大劫案。
2020年上映的《除暴》也改编自90年代的“中国第一悍匪”张君案。魏书钧导演、朱一龙主演的待映新片《河边的错误》,围绕侦探搜捕连环杀手展开故事,背景同样设置在90年代。
在中国内地警匪片新作刮起的这股90年代复古风里,具体关注了什么真实案件?又为什么会不约而同瞄向90年代呢?
01 90年代两大世纪大案再现银幕
《第八个嫌疑人》重探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武装劫钞案,这起发生在1995年抢劫1500万元的惊天大案,横跨21年才最终结案。
1995年12月22日,一群持枪匪徒在广东番禺一家银行门口前,在不到2分钟时间内,开枪杀害银行押款员,并抢走1500万元现金,随后逃之夭夭。
案发后,公安机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抓获五位犯罪嫌疑人何伟光、何永新、袁长荣、吴兆全、何冬海。但是首犯陈恂敏、陈海强却不见踪影,他们逃脱警方的追捕,先后辗转福建、陕西、海南、越南等地流浪拾荒。
2017年,陈海强迫于压力投案自首,重案组民警综合各方信息,在云南瑞丽某建材市场抓获头号主犯陈恂敏。彼时,陈恂敏已经改头换面化名莫毅志,过着新的人生。
这起案件为电影提供了两个改编基底:既能展现犯罪动作类型片的元素,也能挖掘真实复杂的人性纠葛。
因此,影片用警匪类型片手法呈现了当年的劫钞案事件,还将重点放在了以两位主犯为原型的角色陈信文与弟弟陈欣年身上,去刻画兄弟俩在21年间的逃亡经过和他们的内心起伏、关系变化。
影片基于陈恂敏改名的事实,新编“第八个嫌疑人”的概念,编写陈信文杀害并偷换他人身份的情节,更为故事增添了悬念感和戏剧性。这和同样改编这一事件的1999年电视剧《惊天大劫案》有所区别。
另一方面,林家栋饰演的王守月和张颂文饰演的何蓝则是当年的警察代表角色,展现了警方对这起案件前后持续调查追踪的不懈坚持。
90年代的押运车是不具备防弹防爆功能的普通面包车,押运装备和流程不够规范化。这桩案件之后,警方改善了押运现钞的流程,升级了装备。此后,国内抢劫运钞案发生率逐渐降至为零。
《第八个嫌疑人》编剧周汶儒告诉绝地黑号网,番禺大劫案带来的现实意义,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也是他们想拍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
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莫斯科行动》聚焦震惊中外的中俄列车大劫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桩跨境追捕案件。
1993年5月26日至31日,在北京开往莫斯科的3/4次国际列车上,十几名歹徒手持瓦斯枪、匕首抢劫乘客的护照、钱财,持续6天5夜,多人被打伤,并有妇女遭到侵犯。
犯罪分子之所以为非作歹,是因为他们认为在跨国列车上中外警察都管不了。案件轰动世界,影响极其恶劣,导致很多旅客不敢再坐这趟列车。经过中俄联手侦办,最终在3个月内抓获了68名嫌疑犯。
中俄列车大劫案曾被翻拍成1995年吕良伟主演电影《中俄列车大劫案》和2008年夏雨主演电视剧《莫斯科行动》。新版电影由邱礼涛执导,张涵予、刘德华、黄轩、文咏珊等主演。
6天5夜的犯罪过程,列车的封闭空间,中国警察深入莫斯科抓捕.....这起案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多方角逐的人物,都可以为电影创作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
邱礼涛一向擅长爆破场面,此次能打造出什么令人惊喜的爆炸场景,值得期待。他表示,这次想拍出警匪片的紧张感,也想拍出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有更多突破。
02 为什么新一批内地警匪片回潮90年代?
当改革开放浪潮袭来,我国在80、90年代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也经历着社会结构转型的阵痛期。
人们消费欲望的增长和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平衡、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都加深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治安体系的落后也间接导致了高犯罪率。
90年代犯罪分子的罪恶欲望疯狂滋长,迅速出现了很多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制造了多起大案、奇案。随着案件的陆续侦破和数十年来的案情解谜和沉淀,这些或惊险刺激或悬念重重的故事,都为警匪片创作开辟了一片可以深入挖掘的宝贵土壤。
近年来,《除暴》的张隼和“老鹰帮”、《第八个嫌疑人》的陈信文、《绝地追击》的毒枭王老师、阿龙、《莫斯科行动》的苗青山等,为大银幕塑造了一批新的反派面孔,这类悍匪角色为扮演者吴彦祖、大鹏、黄轩等,创造了可以进一步突破舒适区的颠覆性形象和表演。
90年代的办案手段缺乏高科技的辅助,公安干警都只能蹲点、排查、摸索,办案过程相对更漫长,也更复杂艰难,这为电影在描写警匪角力的情节上拓宽可以更多书写的手笔。
在《莫斯科行动》饰演中国警察的张涵予表示,“不像现在有很多高科技手段可以辅助破案,上世纪90年代初这些警察完全是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技能、实践出真知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办案累积的社会关系来破案,很厉害。”
“如果我们拿一个90年代的案件放在今天拍,改编的程度要很大”,邱礼涛和绝地黑号网谈到对《绝地追击》的年代改编时提到,当时边境地区经济落后,人们普遍没有手机,有手机的人不是富人就是犯罪分子,电影也就能把手机通讯作为影片一个重要的叙事道具。
从视觉美学来看,当场景和服化道都要重回90年代的风格,为这些罪案类型片构建了复古怀旧的画面美感。
比如在《除暴》《第八个嫌疑人》《莫斯科行动》,都能看到男生穿着松松垮垮的西装,或披着牛仔外套,戴上大大的墨镜。女生上衣深V领,下着皮裤,红唇卷发,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回90年代的氛围。对于不熟悉这个年代的年轻观众,也具有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河边的错误》还采用16mm胶片拍摄,颗粒感的画质效果,提升了电影的艺术质感和重回历史的在场感,在警匪故事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时代“滤镜”。
这些年来,依托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展开和成果,中国内地的警匪片出现了许多聚焦扫黑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电影《扫黑·决战》《扫黑行动》《扫黑·拨云见日》和爆款剧《扫黑风暴》《狂飙》等。现在,有一波警匪片则纷纷回溯90年代的案情,从过往的蛛丝马迹里,寻找新的表达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