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鲜活劳动者!《烟火人间》在京举办放映活动
绝地黑号网讯 近日,纪录电影《烟火人间》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放映交流活动。影片总监制尹鸿、监制雷建军、导演孙虹、制片人王静等主创亮相现场,分享创作故事。
竖屏电影《烟火人间》由887段短视频剪辑组成,这些影像出自509位“素人”之手,他们当中有建筑工人、货车司机、外卖员、纺织女工等普通劳动者,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生动的生活影像,质朴与新奇、欢乐与泪水兼而有之,共同构成了千千万万当代中国人的真切写照。
从传统电影的意义上来说,《烟火人间》似乎无法被称作一部电影,横向大银幕被平行安放的几块竖屏堆满,同时播放着同一主题下、不同时空的短视频内容。影片分成衣、食、住、行、家,共5个篇章,从“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到“家”的精神情感归宿,导演希望能让观众从中找到共同的连接。
巨浪吞没渔船,台风袭击塔吊,风雪侵蚀高原;建筑工人在忙碌之余展示一把“体操单杠”;泥地里洗澡的工人师傅笑哈哈喊话“来啊,快活啊”;20岁出头的塔吊女孩唱着歌;丰收时的农民大哥对着稻田霸气一喊“这是我打下来的江山”……509位素人的故事,鲜活而动人,很短也很长。作为一部众创电影,500多位短视频作者就是《烟火人间》的共同导演。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影总监、清华大学尹鸿教授以“至美在于鲜活”概括《烟火人间》的特质:“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人、中国普通人、中国最基本的那些劳动群众的劳动过程,关键是它反映了这些劳动者对生活的那种态度,但传统纪录片达不到他们用自己的镜头来拍摄自己的那种生活方式的状态。所以创作团队愿意克服种种困难去把这份‘鲜活’传递出来,我相信鲜活是这个作品最核心打动人的一点。”
本次活动的大部分观众来自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小影人培养计划”。制片人王静在现场说:“我非常期待小朋友们观影的感受,因为小朋友是我们很重要的观众,我们希望你们通过看《烟火人间》能够知道你们身上的衣服是哪来的,你们吃的香蕉是从什么地方运过来的,你们住的房子是怎么从一块砖变成了一栋房子的,以及在我们的衣食住行背后有哪些劳动者,他们的努力去支撑了我们当今的物质生活。”
导演孙虹则动情讲述了影片所传达的能量:“你会发现这样一种来自于中国劳动者的巨幅画像,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真正的特别震撼的力量,它不再是我们在小屏幕里头看到的世界,而是这些小小的屏幕都值得被大大地去看见。”
小学生们天真、赤诚的观影感受也为主创带来了莫大的鼓励。一个小朋友被影片中人物的生活状态所感染:“我发现这个电影里的人物,可能自己的家境也不是很富裕,干的活也非常苦、非常累。但他们仍然非常积极向上,很乐观地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和身边人都开心的事情。”
另一位小朋友更是因为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到了“平时从来不会关注或者从来不会想去关注的那些事情”,对劳动者有了更多同理心:“建筑工人在劳动的过程中还会在下雪了在地上堆雪人,我觉得他们很可爱,有一种发现美的眼睛。我受到的启发是平时放暑假,我本来想睡懒觉,旁边的建筑工人很吵,我平时会觉得他们吵到我睡觉了,可能会比较生气。现在我感受到了他们真正的不容易,可能我再看他们就是一种比较理解的感受。”
这和电影监制、清华大学雷建军教授所介绍的创作目的不谋而合:“我们希望劳动可以看见,也希望劳动者可以看见。大家平时走在路上,你不一定是蔑视他们,但可能大部分人是漠视他们的,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大银幕电影,他们像一个神灵、一个巨幅画面矗立在你面前的时候,等你再次看到他们,我希望你能够仰视他们,能够尊重他们的劳动。”
尹鸿对这些小观众们的未来寄予厚望:“虽然这部电影节奏比较快、信息量大、时长也比较短,给孩子们回味的时间会少一些,但我相信孩子们看过这部电影以后对劳动的理解、对人的理解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希望孩子们将来因此而爱上电影、爱上纪录片,将来有可能会成为纪录片最好的受众。”
“第一次看到《烟火人间》,就让我注意到了它的‘当代性’,这个影片本身是非常具有当代性的实验意义的,它代表着新的表达方法和生活方法。”在2020年第四届平遥影展,贾樟柯导演肯定了这部影片的实验性。
《烟火人间》以原生态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部难能可贵的影像备忘录。他们是常常被大银幕忽略的“小人物”,是数量上的大多数,却是注意力上的少数。这些无比朴实却生命力蓬勃的面孔,是大银幕上稀缺的更具体、鲜活、也更动人的形象,呈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让我们可以看到国人的生活百态,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多重新出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