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导演高群书,解读影版《三叉戟》的不同之处
原著《三叉戟》珠玉在前,影版导演高群书:没想超越,各有魅力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由高群书执导,黄志忠、姜武、郭涛领衔主演的硬核侦缉电影《三叉戟》于5月24日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三位临近退休的老警察意外卷入一桩涉及数百亿巨额的洗钱大案中,于是三人组成的锐利尖刀“三叉戟”,直插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操控的犯罪集团最深处,誓要一查到底、除恶尽务。
《三叉戟》改编自作家吕铮的同名小说,2020年播出的同名电视剧在豆瓣上获得了7.5分的佳绩,而这次电影的创作又能否再次打动观众呢?《今日影评》特别邀请到导演高群书,一起来聊聊电影中的三位经侦警察的故事。
硬核尺度,揭露人性黑暗与复杂
电影《三叉戟》通过对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三位临近退休的老警察敢查敢探,深挖犯罪,撕开了真实社会中黑暗角落,生猛狠辣的动作戏,真刀真枪的肉搏拼命让人不禁为三位老警察的破案过程捏把汗。
金泽:相较于刑侦题材来说,《三叉戟》作为一部经侦题材有哪些亮点呢?
高群书:我以前拍得更多就是刑侦类的题材,刑侦一般就是打击暴力犯罪等,而经侦顾名思义就是经济侦查,比如诈骗、非法集资、贪污等等,与钱有关的一切。
其实有关于钱的事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网,容易牵扯出特别大的利益链,因此经侦更需要智谋策略,如果说刑侦面对的是高山,艰难险阻都在面上,那么经侦面临的是个大海,里边暗流漩涡都藏在你看不着的地方。
金泽:《三叉戟》的亮点在于三位男主角的人物塑造,电视剧中形象就曾被光明网评价为“中国式硬汉形象的一次重塑”,那么电影版的三位主角有什么特色呢?
高群书:电视剧和电影就像一个是“长江”,一个是“黄河”,两个版本体量不同,但各有魅力。我也希望看过电视剧的人可以去比较一下这三个人物的不同魅力,电影里边这老三位,黄志忠饰演的“大背头”崔铁军,是姜武饰演的“大棍子”徐国柱,郭涛饰演的“大喷子”潘江海,光是从名字上就可以感觉到他们角色特点的不同。
大背头是一种俗称,实际上是一种调侃,点子多是团队的智慧担当;大棍子那就是只知道打打杀杀,人头熟,是团队的武力担当;大喷子就是能喷,脑子快,审嫌疑人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的很多细招,但三位角色都有共同点的就是一腔热血不怕事,浑身是胆能扛事。
真实敢拍,现实主义仍是不变底色
影片根据“E租宝”真实案件改编,呈现了经济侦查办案过程中的难和险,这桩涉嫌300亿元赃款案件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制片人马珂曾经在采访当中透露说“电影中现实主义仍将是不变的底色”。
金泽:《三叉戟》原著和电视剧都在网络上获得了特别高的评价,在您看来《三叉戟》它的魅力在哪里呢?
高群书:吕铮写的《三叉戟》这个故事表现了三个老警察的“和而不同”,三个马上退休的警察,对内各有心思;但对外办案的时候,又形成了一个武器“三叉戟”共同战斗,这让我觉得这三个老警察生动真实又有个性。
金泽:在塑造经侦警察的这个“三叉戟”群体时候,角色真实感和热血感应该怎么样去平衡?
高群书:真实感和热血感其实不是需要平衡,而是要拧成一股绳。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会要求演员先找到人物的个性,和警察这两个合二为一,这是真实感;然后他去对敌作斗争的时候,拳拳到肉也不会让大家觉得出戏,好像仍在叙事,演员也仍在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中。
如果说电视剧是种一片森林,那么电影就是在造一棵树,关注的是这一棵树上的纹理,所以电视剧必定要加入大量的生活的细节和内容,但是电影我们就保留一个筋骨,而这个筋骨分为了两层,一个是表面上的破案,与案子里的恶势力去斗争,但是更深层的是复仇,通过复仇架设了一个命运线,让这个案子形成了一个命运链,可以把所有人勾进来,然后这个案子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死以及他们命运的走向。
金泽:从爆款电视剧到电影,让我们不禁地好奇《三叉戟》这一文本的魅力到底在何处?创作团队又进行了哪些保留和改编,在您看来为涉案题材的影视创作是否提供了新思路?
高群书:我觉得不是新思路,而是一个稳定的方法论,首先你得有一个好的文本,文本是特别重要的,而这个文本来源就是原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三叉戟》的作者吕铮干了二十四年警察,天天跟警察在一块,所以他不是深入生活或者体验生活,而是就在生活中,因此他创作的文本才足够真实动人。
其次,不管是改编也好还是原创也好,我们千万要遵循的一个核心的创作力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让观众觉得真的可以在生活中去找到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