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销量超1千万!《黑神话:悟空》如何成功破圈?
《黑神话:悟空》为何能够成功破圈?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8月20日上午10点,历时六年半开发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目前全平台总销量已超过一千万套,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300万人,一经上线迅速成为多个游戏平台的销量榜首,引发热议。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霸榜全球第一#、#外国玩家为玩黑神话悟空恶补西游记#、#外国网友开始打听一只中国猴子#、#黑神话悟空中很多翻译直接用上了拼音#等等话题登上热搜,可见其中外影响之大。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江逐浪,共话《黑神话:悟空》为何能够成功破圈?
在《黑神话:悟空》最先发布的一支预告中,开场白是“你们一定都听过关于它的故事”。
的确,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影视界还是游戏界,很多的关键时间节点都出现了这只猴子。例如在四大名著电视剧当中,《西游记》是于1982年最先拍摄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是周星驰香港彩星电影公司的开山之作;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国产动画电影的转折之作;最近的《黑神话:悟空》是国产游戏的里程碑之作......所以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这个IP、这只猴子总是能有所新意?
虽然《西游记》表面看上去是我国四大名著中门槛最低的,也更适合作为文化输出的切入点,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提升,我们会发现《西游记》包含丰厚的内涵。或许小时候的你我只知道孙悟空的毛手毛脚和到处惹祸,然而当你我长大以后才更加能够体会到它的悲情,以及悲情当中夹杂的豁达与幽默。
《西游记》本身丰厚的层面,加上一定的群众基础,使得该题材更能够让人们天然去关注,所以才会给人“总是孙悟空”的感觉,而我们又好像总是在期待从悟空的身上看出一些又一些的新元素。
但是,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火爆之后,一款以它为IP的游戏火速上线,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满分10分只有3分。这一次《黑神话:悟空》已经连续两周登顶了全球的销量榜,上线仅仅两个小时,同时在线玩家就超过了120万人次,它的火爆看似好像并不完全依赖于《西游记》和孙悟空的IP。
的确,如果拿到一个题材,无论怎么做都能够火爆的话,那么创作就会变得太简单了。成功的作品不是说改编了一个好题材就能收获成功。按照游戏的标准来看,它的场景设计如何、美术情况、关卡设计如何、游戏故事结构编排如何、游戏世界观的背景等等都会影响游戏的质量和口碑。
2023年,《黑神话:悟空》在科隆游戏展上获得了最佳视觉特效奖,在世界的游戏行业内是对它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评价。以至于有一些外国玩家为了要玩好这个悟空,去恶补《西游记》。可见,在这些自发的探索当中就形成了对中国文化、中国神话的一种热情。
在美术上,《黑神话:悟空》中的六段过场动画值得一提,动画风格精美多样,有一些是手绘简笔画,还有一些是定格,还有像仿敦煌壁画的风格等等。并且,这些过场动画里边的故事情节都极具影视文本的质感。
例如过场动画里面的一则黑熊怪故事,小和尚早早地就被黑熊怪吞噬了内心,当面对一个具有诱惑的袈裟时,藏在内心的熊蠢蠢欲动,以至于自己把自己重重包裹,直到被黑熊完全吞噬。这段动画其实是没有任何台词的,但是看着看着会让你一阵子觉得内心就充满了一种震撼的感觉。故事的寓意很贴合实际,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黑熊给吞没,任何时候出现一匹袈裟的诱惑,可能你心底的黑熊就会暴露出来,格外具有深意。
《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曾在采访当中表示,“不是因为你带了一个国风的标签,就有了免死金牌,反而你应该如履薄冰。”
对此,江逐浪还提出:“不光是说不能带着国风的标签,你也不能带着一个《西游记》或者孙悟空的标签。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几大关卡——“眼耳鼻舌身意”把对于人、自我、天地的思考融入其中,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或许当代人都在谈论我们如何去找寻自我内心中的那个小悟空,那么游戏《黑神话:悟空》把悟空变成一个外化的游戏角色,而这个外化又跟传统文化接驳,显然是用心制作并实现了非凡的效果。
与此同时,《黑神话:悟空》出电影的声浪也不断在扩大。而制作人冯骥在筹备和策划这款游戏时,也的确关注到了中国电影的票房榜上,前10名发生的悄然变化,他说“很多中国制作精良的电影正在蚕食榜单。”这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
当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火爆的时候,中国电影也许处在一个蚕食榜单的阶段,如今我们已然能够拍着胸脯说中国电影已经做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登顶票房榜单。
放眼世界,成功的游戏跟影视联动是很常见的现象。电影越来越像游戏了,而游戏它对于内涵的发展也越来越像电影了。从这点来说,游戏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大的,而电影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破圈的手段。相信游戏《黑神话:悟空》会为电影创作带来高涨的热情和丰富的灵感,让我们期待影视跟游戏联动得更加紧密,推出更好的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