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对话·导演郭思文 揭秘《流浪地球2》创作幕后
绝地黑号网专稿 在翘首以盼《流浪地球3》的日子里,观众们首先等来了《流浪地球2》3D版和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在刚刚过去的中秋档,联手献上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双黄小月饼”。
《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由导演郭思文带领团队历时三年创作完成,记录了《流浪地球2》幕后从无到有的冒险之旅,拍摄中走过的弯路,难以翻越的高山,以及最终克服阻碍抵达终点的过程,都一一呈现。
影片中不仅有太空电梯、月球核爆等名场面的创作幕后,也揭秘了门框机器人、工程外骨骼、宇航服、黑鹰直升机等硬核道具的诞生过程,以及亚洲首台轨迹编程多轴运动机械臂Titan泰坦的拍摄奧秘,关于《流浪地球2》的十万个为什么,这里都有答案。
在做客绝地黑号网“对话”栏目时,导演郭思文分享了纪录片的创作初心:《流浪地球2》背后是近2000人,长达1400多个日夜的心血结晶,而我们正是想要记录下他们在这场中国电影工业化“冒险”中不断探索、试错和前行的过程,更想传递出每一个创作者对于科幻电影最朴素的坚持和热爱。
面对《流浪地球2》这样一部里程碑作品,纪录片如何全面又生动地呈现“小破球2”的冒险历程,听导演郭思文分享创作幕后。
(以下为导演郭思文自述,由绝地黑号网根据采访整理)
01
《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是即视GSENSE团队的第一部院线电影,但在这之前,我们拍过不少纪录片作品,比如展现精酿啤酒文化的《都在酒里》;描绘魔兽世界玩家众生相的《艾泽拉斯的人们》等等。
在我们过往的播客节目中,也一直在关注科幻题材的内容。制片人龚格尔、导演郭帆和美术指导郜昂等都曾是我们的听众。也正因如此,我们一拍即合,很快便达成了合作,可以说是一次“双向奔赴”。
导演郭思文
面对这样一部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级作品,我们究竟要拍什么,如何呈现?
之前的很多电影幕后纪录片都会围绕演员或导演去拍,讲述他们的创作过程。但这一次,我们更想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一部科幻电影的诞生过程。
这里既包括《流浪地球2》的幕后故事,也有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和追求,还有更宏大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史。
从一百年多年前的梁启超、鲁迅开创先河,到近年来科幻文学的蓬勃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浪地球2》才能应运而生。它不仅是电影人努力的结晶,也承载着一百多年来中国科幻人的不断积累和宏伟愿景。这也是我们选择将这一部分融入纪录片的原因所在。
至于具体的呈现方式,我们既不想让纪录片像论文一样过于严肃枯燥,也不想做成幕后花絮集锦,就想到在叙事上引入《流浪地球2》中经典的“倒计时”手法。
这份时间上的紧迫感也是我们在片场最鲜明的感受之一,“倒计时”就像戴在所有人头上的“紧箍”,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
因此,我们的纪录片也选择以时间为线索,加上类似类型片的故事结构,让观众跟随我们的镜头,“沉浸式”地见证幕前幕后、各个工种齐心协力缔造《流浪地球2》的过程。
02
2021年,我们正式开始了《流浪地球2》的“记录之旅”,在近一年时间里,跟随剧组东奔西跑,记录下上千名参与者的众生相,捕捉着那些珍贵且稍纵即逝的素材和瞬间,也积累成了数百小时的拍摄素材。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流浪地球2》的拍摄基地,第一感受就是“进城”了!当你看到那么多的摄影棚在搭建着不同的庞大场景,各种车间里摆的全是密密麻麻的零件、一排一排的机器人、工程外骨骼和各类高科技道具,还有太多没见过的仪器和设备,那种震撼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的团队规模不大,算上导演、制片人、文学策划、跟组DIT和两个摄像,满打满算只有5、6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快速梳理出各种时间节点,结合前期的规划,灵活安排好我们的拍摄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取舍,也会遇到临时发生的种种“意外”,都成为纪录片中的宝贵瞬间。
比如,我们有幸记录下了黑鹰直升机从制造到被损毁的全过程。这架战机在正片中可能只出现了一晃而过的几个镜头,但道具师钟剑伟老师和团队却选择查阅各种资料,用一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一架足以乱真的黑鹰直升机,然后再将其加工成战损的状态。
这也是整个《流浪地球2》剧组工作人员热情和执念的缩影。因此,不管它在正片中篇幅多少,我们都希望能通过纪录片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我们也有幸记录下了一些正片中没有的镜头,比如用泰坦拍摄的加蓬基地画面,以及让郭帆导演情绪激动的群演戏份,都有一部分没有放进正片里,也成为我们留给影迷的“彩蛋”。
03
这部电影展现的是一场工业化的冒险,更是有关一群“人”的故事。
刚刚进组时,面对我们这样一个外来团队,主创们还有陌生感,但一番交流下来却发现大家都是很简单的人,对于科幻有着同样的热情,很快就打成一片。
还记得负责制作工程外骨骼、门框机器人、休眠仓、月球车的道具师崔文良老师,由于过往被拍摄和接受采访的经历不多,刚开始还比较害羞地对我们说:“我不太会说话,要不然别拍我了。”
但当我详细给他讲解纪录片的主题,告诉他为什么他们的工作值得被记录之后,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尤其是聊起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脸上的微笑和自豪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这也是《流浪地球2》剧组最令我们触动的地方: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对于创作科幻电影这件事,也葆有着最纯粹的热爱。
在纪录片里,有一段郭帆导演情绪激动的画面。那是在拍摄加蓬基地门外暴乱那段戏份时,因为部分群演的状态达不到要求,郭导罕见地发了火。
我们之所以把这段幕后放进纪录片中,不是为了制造郭导身上的“反差感”,而是因为他说的那句话:“这个东西要上大银幕尤其是IMAX,不能有不认真的地方,我们糊弄不了。”“你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我觉得这几句话代表了所有幕后创作者的追求,也正因为有这些话,他们才能把《流浪地球2》拍好。
就像里面的一句台词: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影片里的人物面对空前的太阳危机,选择了勇气和担当。
在幕后制作的过程中,各种新技术的挑战和时间的紧迫,何尝不是主创团队要面对的“太阳危机”?
在如此极限的条件下,他们同样选择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也许在如今看来,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壮举,但具体到每一天,大家都只想埋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成了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
而如今,随着《流浪地球3》的启动,我们也将与主创团队再度同行,期待继续见证“小破球”的每一个脚印和下一场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