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反映心声 董润年:紧跟时代步伐
十年“新”路系列访谈 | 董润年:发扬传统文化 紧跟时代步伐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年来,中国电影人踔厉奋发,不断书写光影新华章。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电影报道》特别策划十年“新”路系列访谈节目,本期对话导演、编剧董润年。
在这十年里,董润年实现了从编剧到导演的转型,打造了《被光抓走的人》《年会不能停!》等作品,在题材类型的探索上不断精进。他表示会紧跟时代步伐,发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总书记十年前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启发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尤其这十年是我们经济生活突飞猛进、科技发展非常快的十年,现实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千千万万的好故事,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现实之中,盯住了日常生活的这些细微的变化,就能够去找到适合展现的一些题材。”董润年说。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十年光景,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实现了自我突破与成长。2013年,董润年为电影《厨子戏子痞子》撰写剧本,开启了他的编剧之路,此后他接连担任《疯狂的外星人》等多部口碑电影的编剧。
董润年认为,这十年是他创作生涯变化比较大的阶段,职业性质从编剧逐渐转向编剧和导演,现在担任导演工作的比重越来越大,“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我从最早创作更关注自己的内心表达,到现在在创作选题和过程中都会更关心整个社会心态、观众心态的变化,更想去展现和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
董润年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挑战现实题材+轻科幻的新类型,引发观众对真实世界、人性情感的思考。
他希望去探索各种各样不同的题材,而最重要的是题材和故事所反映的主题和状况是否和当下生活、当下观众关心的事情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董润年也时刻谨记这样的创作方针,推出电影《年会不能停!》,以讽刺的手法,重新解构喜剧的表达。
董润年的创作初衷就是想通过反映当下职场生活里的一些荒谬可笑的问题,让早已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的职场打工人获得共鸣和思考,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抒发。
为此,他做了大量采访调研,耗时将近五年完成剧作,做了三次大的故事改变,每次改变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找到这部电影是为谁而讲,讲谁的故事?最后找到了要去讲职场底层普通劳动者的心声,电影最终也获得令他满意的效果。
“这恰恰证明了想要做一个好的电影、好的喜剧,确实需要与时俱进,确实需要我们深入到生活。”董润年说。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董润年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不少传统文化。
董润年透露,他在儿童时期就听了大量戏曲类作品,尤其听了很多京剧,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和写意方式对他影响很大。“在《年会不能停!》的创作过程中,也是从传统相声里吸取了很多的营养,吸取了他们的一些抖包袱的形式以及表现主题的方式。”
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很重要的部分是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翻译和转化,用新时代的新科技手法变换传统的手法,“我们要找到最精粹的部分,把它发扬光大”。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新的考验,董润年希望在接下来的作品中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
”这一年多来,我们非常明显看到整个电影市场受到了很多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尤其是短视频,尤其随着现在AI技术的发展,对电影创作者来讲,我们想要让电影行业能够持续发展,一方面必须要紧跟生活,找到时代的痛点,找到能跟大家产生普遍共鸣的点;另外要跟上时代,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这些技术手段在影视作品里的应用,才能够使得我们的作品不显得落伍,能够跟当下观众的审美进化同步。”董润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