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破152亿之后 还有这批“票房黑马”接棒
绝地黑号网专稿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76天,总票房突破152亿。伴随2025年中国电影突破250亿大关,《哪吒2》持续以超六成的票房占比断层领跑,《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春节档影片也继续领衔年度票房榜。
同时,观众期待在7月暑期档到来之前,能跑出一批票房黑马。
清明、五一档向来没有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这些大档期的市场大盘热度高,春节后暑期前的月份也比较偏向淡季调性,因此会更多集中中低成本的影片上映,而在清明、五一、端午、贺岁档,也越来越需要中等成本影片作为电影生产供给的基本盘。
今年清明档的《向阳·花》《不说话的爱》《阳光照耀青春里》都是现实题材电影。在五一档国产新片中,《水饺皇后》是励志传记片,《人生开门红》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是喜剧片,《猎金游戏》《大风杀》是犯罪悬疑片,《独一无二》是青春成长和家庭情感片,目前没有如2023年《长空之王》,2024年《维和防暴队》、《九龙城寨之围城》这类高成本的动作类型片。
所以,从今年清明、五一档影片的类型题材、制作规模上看,都属于中等成本电影。
如何定义中等成本电影?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近期发表的学术文章《中低成本电影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境遇》中指出,基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国产电影投资成本可分为:超高成本电影(3亿元以上)、高成本电影(1亿元至3亿元)、中等成本电影(1000万-1亿元)、低成本电影(1000万元以下)。
中等成本电影可以再细分为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高成本,以及1000万—5000万元的中低成本。中等成本电影相比高成本电影的资源配置有较大差异,少数能成为市场黑马,大多针对差异化、分众化的市场。
源自《中低成本电影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境遇》
《向阳·花》导演冯小刚在去年5月参加两岸电影交流会中谈到,《周处除三害》以1000多万成本拍出高质量,收获超6亿票房,他深受启发,很快开拍的新片也会是一部约1500万成本的电影。他坦言“自己年龄大了,可能不会再去市场打搏击了,做一些这种预算的电影,压力会比较小。”
的确如此,冯小刚新作《向阳·花》并不是强类型电影,没有特别需要“烧钱”的大场面制作费用,更加注重故事性,主演赵丽颖同时作为出品人,整体成本控制在中等范畴。影片目前票房约1.5亿,预测最终票房能达到2亿。
同档期的《猎狐·行动》据传成本上亿,上映11天票房4千多万。清明档的总体票房空间有一定的天花板,这样一部“大明星+大场面+动作性”的商业电影,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实力,无法跑出好的口碑,很难在当下市场获得高票房。
高成本电影的资金投入大,容错率比较低,有比较高的回收风险,因此创作会趋于保守,或许在商业和技术层面上能够带来突破,但在艺术美学表达层面很难迈开手脚。
近年来,《人生大事》《爱情神话》《宇宙探索编辑部》《扬名立万》《年会不能停!》《出走的决心》《好东西》《里斯本丸沉没》等中等成本电影,通过对题材类型的突破,对美学风格的探索,对主题立意的深入挖掘,在票房市场上成为黑马。
中等成本影片能为年轻电影人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有更多撬动奇迹的可能。
电影市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尤其当下头部资源越来越集中倾向头部档期,行业应该鼓励产出更多中等成本影片,满足非热门档期和周末档的内容供给需求,促使电影生产形成“橄榄型”的健康分布型态,而不是把所有优质资源都集中投注在高成本、为头部档期服务的影片中。
同时,中等成本电影不能受限于成本因素,而在创作上循规蹈矩,如果缺乏亮眼的创新突破,本就缺少商业性和技术性看点的中等成本电影,就更难在竞争激烈且难以预测风险的电影市场突出重围。
电影《人生路不熟》斩获2023年五一档票房冠军,《末路狂花钱》夺得2024年五一档票房亚军,中等成本喜剧片在这些年来的五一档期内都表现出巨大的票房优势,今年定档五一的喜剧片:易小星执导的《人生开门红》延续《人生路不熟》的“人生喜剧”系列;《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由凤凰传奇曾毅跨界领衔主演,改编同名顶流歌曲,都有不可小觑的爆发潜力。
《大风杀》的视觉美学强烈,期待能以极致的风格化传统犯罪悬疑片的套路框架,赢得观众的肯定。目前在票务平台目前想看数第一的《水饺皇后》,没有喜剧、动作、犯罪、悬疑等强类型元素,主打“马丽首部大女主”、“改编臧健和女士的真实故事”,都属于情感类看点,如果最终能收获五一档票房冠军,一定会影响业内对中等成本电影的创作选材,进一步完善中等成本电影的制作范式。
当下中国电影不能只依赖每年20、30部高成本的大片,也需要更多优秀的中等成本影片,为观众提供更加复杂的故事情感共鸣和更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影艺术体验。